在電子電器產品的安全鏈條中,絕緣材料的抗電痕化能力是防止漏電、火災等風險的關鍵防線。而漏電起痕試驗儀,正是通過模擬環(huán)境下的漏電現象,精準評估材料絕緣可靠性的 “安全哨兵"。對于電子電器行業(yè)而言,它的作用遠不止 “檢測" 二字 —— 更是從源頭規(guī)避安全隱患、確保產品合規(guī)的核心工具。
漏電起痕試驗儀的核心功能,就是在實驗室中模擬這一過程,通過標準化測試,判斷材料抵抗電痕形成的能力。
IEC 60112 標準規(guī)定,家用電子設備的絕緣材料需通過 “175V 電壓、50 滴電解液" 的漏電起痕測試;
GB 4706.1(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安全)要求,電器外殼材料的耐電痕化指數(CTI)需≥175V。
試驗儀的測試數據直接決定產品能否通過認證,進入市場。
模擬工況:將測試樣品置于潮濕環(huán)境(相對濕度 60%±5%),表面滴加氯化銨電解液(模擬含雜質的濕氣),電極施加持續(xù)電壓。
監(jiān)測關鍵指標:
觀察是否形成導電 “火痕"(材料碳化);
記錄從開始測試到絕緣擊穿的時間(或循環(huán)次數);
計算 “耐電痕化指數(CTI)"—— 材料能承受 50 滴電解液而不擊穿的最高電壓,數值越高,抗電痕能力越強。
分級判定結果:根據 CTI 值,材料可分為 0(≤100V)、1(100-175V)、2(175-250V)、3(≥250V)四個等級,電子電器產品需根據使用場景選擇對應等級的材料(如插座需用 CTI≥250V 的材料)。